2020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2018-12-18

  40年以来,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行地改变了中国,我们国 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亲自经历了农村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现在的农村,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电气化一应俱全。现在正朝着农业合作化、家庭农场,农业生态园示范区发展,逐步形成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发展,农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全面提升,住的是别墅洋房、电器齐全、电视冰箱、彩电数字化、煤气电磁微波炉、手机微信普及全覆盖。农村村村通公交,家家都有小轿车,穿的色彩斑斓花式多样,款式齐全的美丽世界,到那里都是洋溢着幸福的喜庆气氛,吃的是讲健康,讲营养,市场物质丰富,品种齐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现在在老百姓心中、生活美滋滋、幸福乐淘淘、到了晚上有跳广场舞的,健康散步的、健身器材锻炼的,以前农村人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也时尚了,健身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幸福要素,总之在老百姓心里最有感概的就是“幸福”二字。

  回顾改革开放前,农村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生活是非常艰苦,劳动强度又比较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要下地劳动。不论是酷暑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无论是农闲农忙,还是节假日期,都要下田劳动,没有一个盼休息的念头。起早摸黑,有时候农忙季节,凌晨一、二点钟就要起床干活,一直干到下午七、八点钟,甚至更晚。如果家里遇到重要的事,都舍不得休息。因为要争工分,年终分配要按工分计算,一年到头要挣一、二百元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家庭劳动力不足,年终分配时还倒欠生产队的,这叫超支户,还要拿钱出来才能分得粮食回家过。吃的什么?粗茶淡饭,家里烧菜只能放一点滴油,有的菜根本就没有油只要有吃就行,什么油不油,营养不营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平时要想吃顿肉,就是妄想了,除非过节过年,或者有亲戚串门。所以在我们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就能吃到肉了。穿的是补丁加补丁的衣服。全国上下军绿色、黑色、蓝色。平时根本就没有新衣服穿,穿一件干干净净的也是困难,不可以每天洗,更没有衣服换。在我们这里流行这样一段话:“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有的甚至没法子只能“改装”冬衣改春、秋单衣,夏天改短衣,到了冬季在改成冬衣。有时外出,还要到邻居家去借衣服出客,真是苦不堪言呢?住的茅草房,房顶是稻草和麦桔,墙体是芦苇做的,拿几根芦苇,用稻草圈起来一支一支的,每支粗约七、八厘米,排成墙体,再用泥巴用手涂刷上去,就成了墙体,一到风吹雨淋,满屋是尘土,时间一长墙体就要滑落,点的煤油灯后来装了电灯、也很节约的用,一灯多用,前后里外,基本上人到那里,电灯就点到哪里?非常节约,舍不得点,过去出门主要是步行,交通不方便是原因之一,但交通工具实在是落后。一个大队(村委会)有一、二辆自行车就算是富裕人家了,很珍贵。出门、走亲戚、上城、上街都是步行,下雨天光着脚,冬天上学也是光着脚,到学校洗洗脚,往鞋子里一穿,就感觉很舒服了,现在不论是晴天,雨天、冬天还是夏天,都是穿着皮鞋、凉鞋、没有一个光脚的。再之村村有公交,家家有私家车,交通很方便,不比城市差,上路网,公交网点,覆盖全国,农村城市化也已基本实现,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带给农村的新变化,也给农民带来了新生活,新文化。

  我相信,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中国的农村一定将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将成为科技高速农村的产业园,将成为农业观光,农村旅游的新去处,农民的生活将走进幸福乐园,幸福安康,幸福向往的新起点,新征程,新梦想。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2018年,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春风化雨,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40年跨越腾飞,中华儿女谱写了新的篇章,四十年风云激荡,旧貌换了新颜!曾记得1978年,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描写了一幅壮美蓝图。从此中国久封的大门向世界开放,改革大潮在神州大地上涌动翻腾,沉睡的东方巨龙冲上云霄,其势不可阻挡。

  作为陕西重工业陕钢集团的普通员工,我们这一代70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乡镇,目睹了改革开放带来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祖国的繁荣昌盛,龙钢的壮大发展,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也是改革开放红利的受益者。亲身经历的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感受颇多。

  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这些俗语反映出改革开放前的衣饰真实写照。在我的记忆里,衣服都是晚上洗,第二天穿,老虎下山一张皮。一件衣服由新到旧,补丁上摞补丁。当时,逢集聚会,看到是灰、蓝、黑的人群,衣服款式基本男女一个样,粗棉袄,中式裤,好点的中山装、绿军装样式十分单调,并多显出几分清贫。随着改革开放,布票的消失,人们穿着逐渐讲品牌,讲款式,讲流行,一个个风情万种,时尚雅致,衣饰再不是遮羞避寒。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西服已风靡城乡,穿西服,打领带,着皮鞋是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韩服的引进,国际品牌进入我国,牛仔裤、袜裤、长裤、短裤……使人眼花缭乱,到后来,时装制成旧样,有烂孔、漏洞、磨花的乞丐服还成了新颖时尚。穿衣理念,个性化和追逐流行风。就连头上戴的帽子花样翻新,赏心悦目:贝蕾帽、钟形帽、三角尖帽、前进帽、青年帽、披巾帽、虎头帽等,品种众多,各领风骚。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健康鞋,波鞋不但样式新颖而且穿着舒适,人们开始追求新、美消费模式。现在家家衣满为患,购衣成了享受购物快感和时尚。“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好多人在淘宝网上成了购衣狂。唐装汉服引世界潮流,旗袍、长裙皆也相得益彰。

  食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求,也是生活的最高追求和喜爱。求学阶段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粮票、油票、肉票、糖票……处处凭票。曾经历腊月盼小年,小年盼大年,大年盼破五,破五盼十五,生日不曾过,中秋象征过。因为这些日子才能吃到白面,吃到猪肉。多年大年初一早上能吃上一顿饺子,一到中午就是玉米面条加少许饺子,大人为了使春节有高兴的气氛,还说成“金拌银,越吃越有”,平常就是吃咸菜,啃窝窝。“恓惶恓惶真恓惶,清水米汤泡窝窝”……。当时人民无吃好的奢望,唯有吃饱的渴求,吃饭讲究的不是营养,而是耐饱经得饿。

  一个“吃”字两重天,改革开放后,吃在舌尖上的体现是在会吃上,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大棚的、改良的、国内的、进口的,不一而是,食品消费讲营养,讲风味。商店饭店各种各样的食品应有尽有。水果、蔬菜、海鲜等已经不再有季节性。糕点、牛奶奶制品的消费占食品消费的比重直线上升。在外就餐的花费比例越来越高,真是“食不厌精”。食,已经不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地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改革开放使中国人饱尝饥饿之苦,历经数千年之久的现状一去不复返了,步入了人人吃饱吃好的美好岁月。

  住

  儿时,一间间的泥坯房,一孔孔破窑洞,冬冷夏热怕下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片的泥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事一排排整齐宽敞明亮的平房、小二楼,儿时的歌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梦想。现在,随意到一家农户,从院中到房中,无不体现着时代气息,玻璃板封顶,地面瓷砖铺设,墙壁空调挂,网线进万家,鱼在箱中游,花在屋中开。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将会有更高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大多挣下钱的年轻人已向城市迈进。北京、太原、临汾、洪洞,高层住宅区,花园小区,甚至单门独院的小别墅不乏他们的身影。前几年,我也随着孩子进城住进了高层,当晚上无事事,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时,体会了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情,真是住有新房,心有绿洲。

  行

  出行,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当时公路路窄,路面砂砾松动,农村的道路更是原生态的泥土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进入21世纪,全国对乡村公路进行了硬化,逐步实行了村村通柏油路,村内大街小巷硬化的水泥路。从自行车王国到摩托世界进入汽车社会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家中有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路上有公交车、出租车,上天有飞机,入地坐地铁,下海游轮渡、求快高铁行。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交通工具,已成了家常便饭。出行便捷、通衢达天已变成现实。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遨游地球新村,尽享改革红利。

  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的产生,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足不出户易购物,闭门可销土特产,远在千里天天见,衣食住行大变样,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走进新时代。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志。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节点上,让我们感慨感知改革开放之必然,国家发展之迅速,感恩城乡居民生活之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立足龙钢,加倍努力,充满信心,豪情满怀,参与改革推动改革,为龙钢的二次腾飞,为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发挥余热,祝愿龙钢越来越强大!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认识电话机,那是小时候在村上大队部办公室里。电话机的形状是一个梯形体,高度约一尺,上面有两个支撑架,用于支架电话听筒。电话机的一侧有一个小型的摇把儿,是用做拨打电话的,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摇动多少次,对方就能接收到通话信息。

  同一个时期更常见到的联系方法是写信。一封信需要八分钱的邮票,贴上后投到大队上的邮箱里,等过上半月二十天之后,也许能收到回信。偶尔也有电报或者加急电报发到村子里。或许是谁家亲友身体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时使用最常见。这就是七十年代以前农村通讯状态了。

  80年代,大多数机关单位也就办公室有一两部电话机。后来开始使用内部电话,仅限于单位内部科室间的联络,与外部不能连接或只能接听不能拨打外部电话。这种装置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工作上的联系非常方便。到了八十年代末开始有人使用“大哥大”移动电话,当时使用的人很少,原因是这个看上去像一块儿砖头的东西售价至少一万元以上,接打都收费。使用起来信号也不是很畅通,有时需要登到高处才可以接听到。但是,你可不能小看这个形状性能都不靠谱的东西,它可是身份的重要象征,不是普通百姓买的起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无线移动通话时代的开启,意义非凡。

  上世纪90年代,一种叫做“bb机”的传呼机曾经风靡一时。有人传呼时,仪器上用汉字显示出呼叫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呼叫号码,类似于现在的手机短信功能。别在腰间,一有传呼,马上发出滴滴滴,的呼叫声,起初人们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时尚新颖好奇,后来,开会、上课时不断的有这种呼叫声音出现,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听到后往往召人投来厌恶的目光。为时不长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90年代开始,固定电话安装进入家庭。电信局给匹配一个端口,申请一个喜欢的固话号码。那时候电话装在家里的兴奋劲一点儿也不比买一台彩色电视机或者一辆轿车逊色。开始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打来电话,有些人家就守着电话机看着。随着时间的延长,电话安装的增多,慢慢的,固定电话铃声就响的多起来了。

  随着社会发展,无线移动手机的普及,也已经将近20年了。它综合了通话和短信功能,可移动接听拨打,是通讯领域的划时代标志。

  如今,手机的款式由直板儿到翻盖儿,又由翻盖儿到直板儿,不时的变换着。什么音乐提示,和炫音乐彩铃,彩信等诸多功能不断开发。近几年的智能手机,把电脑的很多功能移接到了手机上,内存系统升级,流量开通,路由器wifi系统应用,大大改变了手机的使用空间。其速度堪比笔记本电脑。笔者打字写短文都是在手机空间日志里完成的

本文共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