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历史典故-盲人摸象

2018-12-22

  盲人摸象比喻只通过片面的了解就下定论,看问题以偏概全。那么了解过关于该成语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和你们分享的盲人摸象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盲人摸象

  从前,有五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相约来到王宫,希望国王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善良的国王听了,欣然应允,并命人牵来一头大象。

  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朝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腿,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还有的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过了一会儿,国王看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便让他们每个人说说看大象的样子。

  第一个盲人摸着大象的牙齿说:“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第二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耳朵说:“哪里,大象又宽又大又扁,明明就像一把大蒲扇嘛!”第三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腿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它明明又圆又高,像根大柱子。”第四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身子说:“大象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第五个盲人摸着大象的尾巴说:“你们说得都不对,大象根本没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盲人们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的样子。国王见了哈哈大笑,他们每个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却误以为摸到了大象的全部。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善于吹竽的乐师便有三百个。齐宣王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都会让这三百个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说:“大王,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我愿意成为大王众多乐师中的一员。”齐宣王听了很高兴,毫不怀疑地收下了他,将他编进三百人的吹竽队伍中。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就和众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享受同样优厚的待遇。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儿就不会吹竽,他跟齐宣王说的那番话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弥天大谎。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就跟着摇晃,人家摆头,他也跟着摆,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就这样,南郭先生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觉得独奏更悠扬、更逍遥。于是齐湣王下令,要这三百个吹竽的人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一个个轮流吹竽给他欣赏。其他乐师们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呕心沥血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诗人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唐代诗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名的诗人都在这一时期诞生,李贺便是

本文共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