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中医岐伯的传奇故事讲了什么

2018-08-14

  岐伯是上古时代医家,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华夏,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那么关于中医岐伯的传奇故事讲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中医岐伯的传奇故事讲了什么

  岐伯采药寻路来历史故事

  要问“秦蜀古道何人所开,史从何时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五丁开道迎金牛”的古老故事,忆起“蜀王”、“五丁”、“秦惠文王”等人的名字。其实,秦蜀古道起源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久远。早在六千年前,蜀地与关中两地的部落氏族就开始了相互往来,留下了古蜀道最初生成的古老故事。

  这个故事还要从广元的近邻盐亭说起。上古时期的盐亭,山林幽静,溪水清澈,风景十分秀丽。在这里,居住着“岐舌国”和“西陵国”两大古老的氏族部落,两国民众交往密切,感情深厚。

  岐舌国首领岐伯与西陵国首领雷公都擅长岐黄之术,是当时医界的名流。他俩因着共同的爱好,常常聚会于柏梓二龙山,一起交流医术,一同到剑门山区采集药材。在他们的带动下,两大部落氏族不仅日益频繁往来,还有了婚嫁之约。

  岐伯有个妹妹名叫岐娘,貌若天仙。也许因为哥哥的缘故,也对雷公颇有好感。面对娇媚的岐娘,雷公更是倾慕有加,叹为天人,二人互生情愫。岐伯见此便高兴地撮合这件好事,助二人结为夫妻。雷公与岐娘婚后夫唱妇随,感情甜蜜,几年后,生下了著名的绝代美女、中华元妃——嫘祖。

  从此,岐伯与雷公更是相聚盛密。而他们的常聚之地柏梓二龙山,在上古时期就奇峰耸云天,紫云罩山川,这里生长着上千种名贵中草药,被称为“药谷”。直到如今,当地还留存有歧伯宫、岐伯墓、岐伯坝等遗址,民间还在举办与岐伯、中草药相关的药王庙会、药王节。

  尽管当时药谷资源丰富,但岐伯不满足于此。为了采集珍奇名贵中药材,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人迹罕至的荒野,从盐亭北上,一路走过剑门关、金牛峡、七盘岭等地,甚至翻越陡峭的秦岭。

  岐伯聪明过人,在北行途中,他采集到不少难得的中药材,还了解了川北、陕南一带的民风民俗,发现了从蜀地去关中的可通之路。在穿越山谷险道时,他不停地向沿途百姓打听行走路线、医药知识、婚丧风俗、农耕蚕桑等事。岐伯谦虚和蔼,以礼待人,得到了沿途百姓的真诚帮助,不但为他带路,还帮他介绍和采集中药材。乐于助人的岐伯也利用高超的医技和丰富的药理知识,给沿途百姓治病疗伤、讲解中草药的用途及方法,帮助沿途百姓解除顽疾病痛的折磨。

  岐伯一路艰难北行,沿途险峻绝伦,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耗去了多少体力,才到达八百里秦川的中原腹地。在这片古老而肥沃的黄土地上,居住着轩辕黄帝氏族大部落。他们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不断与大自然搏斗,勇敢改变恶劣生存环境。部落间形成一个大联盟,交往密切,关系融洽。初到中原的岐伯被这个新的族群所震撼,好像见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主动与黄帝氏族人接近交往,向族中高人询问医药之事,与其交流蜀中岐舌国的药方医术、治病方剂,很快便得到轩辕黄帝的赏识,成为其座上宾朋和远方贵客。轩辕黄帝尊称岐伯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著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就是以岐伯与轩辕黄帝问答的体裁写成,岐伯被后世尊崇为“华夏中医始祖”。

  岐伯回到岐舌国,给西陵国首领雷公讲述了此次采药出秦川的故事,并希望再次北上渭河流域,去与轩辕黄帝部落作更多的交流,开拓药业以外更广阔的领域。

  雷公之女、西陵公主嫘祖聪明伶俐,16岁那年,在采摘野果时偶然发现了蚕茧,喜好钻研的她便想出了抽丝剥茧,以丝织绢的办法,并将此法传教给国民,从此蜀地民间便普及了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绢之术,经过不断摸索改进,养蚕、缫丝技术逐渐变得成熟完善起来。

  岐伯看到嫘祖织出的丝绢如此巧夺天工,决定再上渭河流域会见轩辕黄帝。经过长途跋涉,他将这稀罕之物送到了轩辕黄帝的面前。黄帝看见如此美妙绝伦的丝绢,非常惊讶,十分羡慕。当听到此物出自一名妙龄少女之手时,更对织绢之人充满了崇敬和向往。岐伯观察到轩辕黄帝的神情,便将在心中埋藏已久的想法说了出来。

  岐伯希望轩辕黄帝能随他翻越秦岭到蜀地去看看,欣赏蜀地的锦绣山川,见见蜀地的绝世美人嫘祖,接纳嫘祖的美丽爱情,把四川蜀锦传播到关中大地。轩辕黄帝动心了,于是决定不惜千山万水,去往蜀地会见美丽的西陵国公主。

  轩辕黄帝同岐伯一道,越秦岭,下蜀川,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西陵国,见到了貌若天仙、聪明勤劳的嫘祖,二人一见倾心,愿共结百年之好。在岐伯的见证下,轩辕黄帝完成了与西陵公主嫘祖的婚事,嫘祖成为轩辕黄帝的“元妃”。这段美好的秦蜀姻缘,开启了秦蜀间血肉相系的历史。岐伯首次提倡嫁娶相媒,开启了族外通婚的先河,既实现了蜀地部落的联盟,也实现了与关中轩辕黄帝部落的联盟联姻。嫘祖与轩辕黄帝结为夫妻后,在渭河流域教民养蚕,更大范围地普及了蚕桑丝绸文化,被后世誉为“蚕丝鼻祖”,受到广泛敬仰和崇拜。

  正是岐伯采药等多次北行,他熟悉了各部落间互相往来的小路、大道、谷道、栈道。那些道路虽然狭窄难行,甚至只是能容下一只脚踩踏的蛇爬兽登之路,却可以随道从蜀中通向渭河流域。这就是秦蜀寻路先锋、采药圣人岐伯的探路壮举。岐伯寻觅的这条秦蜀相连的水陆合璧通道,使四川盆地的部落族群与渭河流域的部落族群开始有了更多的交往,开启了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对接与交流。

  所谓步履成路,正是岐伯采药寻觅的“药”道,蜀锦北传形成的“丝”道,经过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演变成了沟通秦蜀的千古通道——古蜀道。

  中医岐伯的文化贡献

  《隋书·音乐》载:东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日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

  《资治通鉴》云:"黄帝命岐伯(北地人)作镯铙、鼓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

  《通鉴外记》云:"(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

  这些记载都说明上古时期有岐伯其人,是著名的医学家。他尝味百草,主管医药,不但懂医,博学多才,而且通晓音律,作了镯铙、鼓角、灵髀、神钲等乐器,用以弘扬黄帝的武德。著有《经方》、《本草》、《岐伯针经》《外经》等书。

  托名著作

  另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托名

本文共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