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班主任教育叙事3篇

2015-11-14

  作为班主任述说班上的一些教育的事情,本文是班主任的教育叙事,欢迎阅读。

  班主任教育叙事一:我和学生有个小秘密

  新接到2年级语文实验班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 。有的家长问

  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有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 ,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 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姜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姜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姜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班主任教育叙事二: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描绘它。第一是我们学生的情感„„”,因此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是我们所特别需要注意的。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1、324 198 5968-3999 396 498

  2、324 200 5968-4000 400 50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1、该课例思考的问题有前瞻性。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体现了当代教育对学生情感领域的重视性,本文体现了一线老师对本领域的深刻理解。

  2、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设计,应该在考虑教学的同时,更全面的考虑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3、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寻找差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回答简单问题,让他们重塑自信;同时我们要寻找“优生”的弱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班主任教育叙事三: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的组织和引导者,对学生的思德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张强(化名)同学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男生,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却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该生学生成绩较差,由于基础欠缺,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肯学、不愿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下课和同学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课后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做了,也是胡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无法逃避,只有正视现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于是,我找他多次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每次谈话,他表态很好,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一点儿进步,我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真是 “不可雕的朽木”。但我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把他管好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心想:非把你转化过来不可。

  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课,身为他们班主任,学生一般不敢睡觉,他却旁若无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成何体统,当时我心里非常气愤,但怕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所以我就没在班上批评他,直到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充满怒火,但我还是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到像他这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

  谈心、聊天,这是做学生工作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一些爱好特点,例如喜欢上网、喜欢打羽毛球等。于是我积极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从全方位对他关心,并积极引导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主动关心他。久而久之,他也逐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好”

本文共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