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2020-11-28

  在核心素养的总框架中,文化基础里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社会参与中的实践创新、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等,所有的这些都强调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同时包括如何发展思维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欢迎借鉴参考。

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1、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突破口

  我们平日经常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智力和能力是什么?我们认为智力和能力同属于个性的范畴。怎么解释呢?首先,智力能力的定义是指成功的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完成某种任务,并且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品质。

  那么,为何智力和能力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

  第一,人与人之间,最终能力和智力是不一样的,能力方面有大有小,智力方面有人聪明有人愚钝,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特征。

  第二,西方国家一个很重要的认知风格的理论,将人分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两类。场独立性的人在活动中独立性很强,能够自主做出某一个决定;场依存性的人依赖性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他人作为参照物。

  第三,从智力能力的组成部分来看,可表现为各种心理能力的组合与使用的区别,体现出结构的复杂性。在脑机制上有人偏左脑,有人偏右脑,绝大部分人是平衡的;有人偏文科,有人理科,绝大部分人是交叉的;有人更多地出现形象思维,有人更多地出现抽象思维,绝大部分人是均衡发展的。

  第四,智力和能力表现范围上也有区别。一,学习与非学习领域,二,表演与非表演领域,三,学生与非学生领域。智力与能力表现范围的区别,说明智力和能力同属于个性。

  智力与能力是如何组成的呢?第一,感知,智力能力首先表现在感性智能的活动,即感觉知觉,如果感知觉有思维成分和意识成分的参与,就成为了观察;第二,记忆,有人记忆好,有人什么都记不住,这表现为智能的差异。第三,想象,有人想象能力非常强,想象非常丰富,有人稍差。第四,言语,也就是个人的语言的水平是不一样的;第六,我们不光是强调一个人思考问题动脑子,我们还要重视动手,这就是操作技能。

  但这些组成因素比起核心因素思维而言都要退到第二位,在智力和能力的整个结构过程中,思维是其中的核心。而思维的个体差异被称为思维品质,即思维品质是思维的个性特征。

  我们可以以此类推,思维品质是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智力能力又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思维品质是智力与能力最基本的成分。那么,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突破口。

  2、培养思维的概括性至关重要

  思维品质是思维活动中智力和能力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又叫思维的智力的品质,其实质是思维的个性差异与特征。从心理研究来看,不论东方、西方、前苏联还是新的西方认知心理学都强调思维品质具有5个特征。第一,深刻性;第二,灵活性;第三,创造性;第四,批判性,第五,敏捷性。

  什么叫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因此思维的深刻性有时候又叫做逻辑性。除此以外还包括一个人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深刻地考虑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上。

  因为要把握事物的规律,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才能够解决问题,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这个意义上看来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的意义非常明确。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具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概括能力,另一个是逻辑推理能力。

  我想重点说一下概括能力。概括是思维的第一属性,什么叫概括,就是能够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舍去所有的非本质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加以综合分析问题。有位学生数学没学好,问老师,怎么能够学好数学,老师回答说你注意合并同类项。在这里,合并同类项就是典型的概括。

  从思维特点上讲,概括是思维的首要特征。概括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是依据科学的出发点。有人问当年的达尔文,你取的成就来自于哪里,他说,来自于对整个生物的概括。

  因此,概括能力强与弱能够分析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特点。从教学实践上看,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概括过程,知识的迁移的实质,为什么知识能够应用,迁移,迁移的实质是概括。没有概括学生不可能掌握知识,应用和学到知识,就难以形成概念。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和智能结构就没有办法形成,学生就很难形成学科能力。

  举例来说,语文,我们经常讲听说读写很重要,可有些学生,人家指桑骂槐的骂他他听不出来,人家达到了骂人的目的,他还傻乎乎的。为什么,说明他在听的过程中概括能力不强。语文课上课以前,老师会让学生上台讲话练习。有些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还没有说到点子上,老师干着急。这就证明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概括能力不强。

  概括对数学学科同样重要。在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北京中小学数学教育权威是李观博先生,他在数学教育中提出对合并同类项这样的概括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什数学能力就是数学的概括能力。

  因此,我们当老师的从概括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至关重要。

  3、创造性思维具有五大特点

  关于思维的创造性,我们平日里经常谈,要培养创新人才,要为整个国家和民族输送创新人才的后备军。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是为整个创新教育奠定基础。

  思维的创造性应当看到一个创造性的人才他是创造性的智力因素也就是创造性思维加非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的组成体。是创造性思维加创造性人格的统一体。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有5个特点。

  其一,创造性四额为应该追求的是一种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换句话说,我们思维活动前所未有,那是新颖。别人没有的他有,是独特。但如果只强调前所未有就没有意义。因此我们提倡正常人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既要有新颖,前所未有思维独特性,还要强调意义,要对个人,对现实和社会有一定意义。

  其二,创造性思维在内容上不完全是思维,还有想象。应该是思维加想象。

  其三,在智力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灵感)。创造性思维是突然其来的,比如像鲁班发明了锯是由于茅草划破了腿。茅草成为一种原型使鲁班受到启发产生了灵感,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小学阶段没有什么灵感,中学阶段是灵感萌芽阶段。而且灵感更多的来自于有意注意,如果没有有意注意,产生不了灵感。

  其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有位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套因式分解题,还没出完,有位学生已经在黑板上开始做题了。等到老师把题出完他也快做完了。老师很高兴,问他是怎么解的,他说不会。老师加以启发:上一节课我讲到应试分解的四种类型,为什么不用其他三种类型,唯独用象征法?他急了,说不会就是不会。

  可以看到,这个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一种直觉思维。初中二年级以下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思维有时候来的快而直接,不经过思维的推理过程,但是坚信不疑地认为自己做对了。

  直觉思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候行有时候不行。但人的思维过程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推理过程。我们如果把这种按部就班的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两者结合这就可能在创造性思维中加以突破。

  另外,学生在初二以前往往不可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得对他们所产生的突如其来的直觉思维加以保护。等到初二以后,再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发展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最后,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也就是一题多解和一题一解相结合。换句话说,一题一解是一题多解的基础,一题多解是一题一解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提倡老师把一题求一解和一题求多解相结合,也就是辐合思维和发展思维两者结合。而这才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4、要在学科中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

  前面具体到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再说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思维灵活,灵活的程度,即善于组合和分析。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最典型的做法就是一题求多解,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灵活地解决问题。

  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他要求我们思维具有独立分析、批判质疑的特点。国外叫它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国内称它为自我监控。我们老祖宗称它为反省,如今国内叫它反思。我们老祖宗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一天三次自省呢?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是一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把自身作为思维的对象,具有分析性、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