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巴山夜雨是怎么形成的

2016-03-2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诗包含情感,学过的人都会记得这首诗,那你知道诗中的“巴山夜雨”还是一种天气现象吗?你对巴山夜雨了解多少?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夜雨是指晚八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八时以前下的雨。巴山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大巴山,这是不了解古代四川地理的一个误解。 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写得明明白白,重庆北碚的缙云山,古时候就叫巴山,这里的夜雨现象特别明显。从南北朝以来,这儿就是一处名胜,常有许多文人雅士来往。李商隐来到这里游玩,就曾经暂时停留在这儿,写了这首有名的诗篇。大巴山范围广阔,位置非常偏僻,李商隐没有居留在那里的任何理由。

  “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例如,重庆、峨眉山分别占61%和67%,贵州高原上的遵义、贵阳分别占58%和67%。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多夜雨的,但夜雨次数、夜雨量及影响范围都不如大巴山和四川盆地。

  巴山夜雨是怎么形成的:

  “巴山夜雨”的谚语,就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如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平均1年中夜雨67%,春季夜雨69%。

  地理位置原因

  四川盆地夜雨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地面。所以云层对地面有相当地保温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低于云下气温,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气就发生对流,云层发展,出现降雨现象。

  巴山夜雨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是西南山地潮湿多云。夜间,密云蔽空,云层和地面之间,进行着多次的吸收、辐射、再吸收、再辐射的热量交换过程,因此云层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也使得夜间云层下部的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使云层上部温度偏低。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气层结构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形成降雨。其二是西南地多准静止锋。云贵高原对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清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应地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

  相关阅读:

  巴山在哪儿

  在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山脉

  大巴山脉(Ta-pa Mountains亦作Ta-pa Shan或Daba Shan)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

  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简称巴山。 同时也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

  广义的大巴山系指绵延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狭义的大巴山在汉江支流河谷以东,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境。

  大巴山脉由米仓山、大巴山(狭义)、大神农架、武当山、荆山等组成。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临汉水,南近长江、东介汉水与大洪山相望,西介嘉陵江与摩天岭相对,东北、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相接。东西长约560千米,南北宽约140千米。山脊海拔一般2000米左右。山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峰丛、溶洞、暗河等。岭谷高差800~1200米。

  主峰“无名峰”在神农架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境内,海拔3053米。大巴山的林、矿资源很丰富。有红桦、红杉、冷杉等茂密原始林。林中有白熊、白獐、金丝猴等珍贵动物。

  大巴山脉自西北

  大巴山

  向东南,包括摩天岭、米仑山和武当山等,海拔2000—2500米,有古冰川的遗迹。由坚硬的结晶灰岩构成高山峻岭,咯斯特地貌发

本文共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