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参观梧州孙中山纪念堂有感文章

2017-12-25

  ,中山纪念堂作独特的建筑形式,承载着深刻的政治象征意义,是国民党党化意识形态的载体。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参观梧州孙中山纪念堂有感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梧州孙中山纪念堂有感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关工辅导组的小朋友一同乘车去孙中山故居参观。一路上我们唱着歌,背着诗,好热闹啊!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到了孙中山故居。影壁上“天下为名”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它象征着伟人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理念,我们赶紧在这儿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照了一张集体照。穿过绿树成荫的大道,就看到了一座二层小楼——那就是孙中山童年生活的地方。门里一颗横卧着的酸子树,这可是孙中山从国外带回来亲手栽种的,曾经台风袭击刮倒了,但它依然枝繁叶茂,好像在述说着它和主人都是饱经挫折,历经险阻,但革命斗志分外旺盛的不屈志士。走进故居的客厅,正面挂着伟人孙中山的大照片,左侧是孙中山的卧室,里面只有一张大床,这简朴的家具,说明孙中山一生为公,从不为个人谋私的高尚品德,是廉洁奉公的典范。紧接着,我们去了纪念馆。正厅立着孙中山先生威严的雕像,似乎他在亲切地注视着我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跟着图片回顾伟人过去的道路:从12岁远赴重洋,到1894年上万言书……

  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这期间,他历经风险但他屡败屡战,坚忍不拔,他说过,要中国革命成功就要有百折不回越挫越勇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一定成功。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被推举为第一任临时总统,紧接着清皇帝博弈宣告退位。至此,孙中山领导中国推翻了统治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民主革命的中华民国。他一生为革命奔走,坚定地推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国内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就在他弥留之际,仍想着革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的坚强斗志和一切为公的高尚品德是孙中山先生给全国人民的遗产,我们一定要学习他这种伟大的精神。树立人生大志,把自己锤炼成不怕困难,勇敢向前,自强不息的接班人。

  参观梧州孙中山纪念堂有感优秀范文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梧州市北山公园建于1924年,因公园坐落于梧州市北面北山上而得名。后来,因园内建立了孙中山纪念堂,遂改名为中山公园。雄伟的梧州中山纪念堂座落在梧州市中山公园内,5月7号早上,我和同学们一同来到历史文化氛围甚浓的中山公园,来到中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央立有孙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纪念堂门前两旁有石狮子,花坛等。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的平面呈“中”字形,分前、后厅,后厅为大会堂,有楼座,可容纳1000余人;会堂正面为主席台,主席台上方塑有古铜色中山像及书写有孙中山的遗嘱,两侧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训示;会堂还陈列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及文物复制品。展厅系统地介绍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还着重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初三次莅临梧州,指挥北伐,指导梧州人民建设家乡,治理西江航道的动人事迹。;前厅楼上为塔式圆顶结构,纪念堂正门上是陈济棠题写的“中山纪念堂”楷书。前面为层层台阶至山脚,共340多级。1981年8月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梧州中山纪念堂具有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特色,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是参观游览胜地。孙中山先生为组织、推动北伐,曾于1921至1922奶充三次到梧州。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后,由李济深先生倡议并集资在梧州当时的北山公园兴建中山纪念堂。1926年1月15日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主持了奠基仪式,1928年7月10日破土动工,1930年10月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建成竣工。一去到,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所吸引,建的非常漂亮和大气。进入里面一看,亦是如此,被那独特的设计所迷倒。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和用料等不难看出当时的政府和人民是将自己对孙中山崇高的敬意凝集在这栋建筑里。“天下为公”的匾额挂在正中,孙中山先生毕生的信念追求从这短短四个字里得到体现。也正是他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理念,被天下人所推崇。无论之前国共如何敌对,但有一点是共同认同的,就是孙中山无愧于国父之名!

  该纪念堂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结构成“中山”形。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洋教堂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中西方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楼二个展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图片展。二楼二个展厅为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图片展。

  该纪念堂门前两侧左右立有桂江浮桥铁柱4条,会堂外花园有梧州市明清火炮展。纪念堂后院有明清火炮展。梧州市是广西火炮量、类型最多的城市,展出的红夷炮、将军炮、神飞炮、西洋炮等火炮。

  纪念堂的前面是花园广场,在那里可以品尝到当地的风味小吃,多以酸味为主我参观礼堂的同时,发现那里没有立一根柱子,后来了解到,原来柱子是隐蔽在墙壁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新。我情不自禁地说:" 啊,中山纪念堂真不愧为中国建筑的杰作!"

  接着,我们来到孙中山史迹展览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经历的一些资料。我看见了毛主席地而坐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写的文章。我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二楼的资料,现已对孙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把他的事迹、经历深深地记在脑里。孙中山是一个意志坚定、爱国爱民、坚贞不屈的人,难怪周恩来总理说道:"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垂不朽的。" 参观之后,我深受感染,暗下决心以孙先生为榜样,以他的精神、品质鼓励自己更有勇气去面对任何挑战和困难。

  我觉得这次参观中山纪念堂真是大开眼界和深受教育,令我十分难忘。于是,在离开之前,我在孙中山像与纪念堂前照了一张相,以作留念,然后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中山纪念堂。

  参观梧州孙中山纪念堂有感精彩例文

  读史,如同读过去,亦是读未来。

  中国近现代以来,也许再也没有1911年至1912年初的辛亥革命,更动人心魄,更让人欢欣鼓舞的了。

  由孙中山领导的这次革命,彻底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伟大的中华民族,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跟上了世界的潮流,时代的步伐。

  我曾到南京中山陵,去拜谒这位让人高山仰止的伟人,这次,又到孙先生的故里——广东省中山市(以前叫香山县)翠亨村,来领略孙中山先生当年救国救民的革命生涯,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宏伟时代。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孙中山,青少年时期,就受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更是在其心里扎下了根,加上目睹满清的腐朽、卖国、专制与无能,于是,清醒的他,决定联合志同道合之士,掀起反清的大旗,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

  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曾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却未被采纳,同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即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896年,孙中山在考察了欧美的政治、经济,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进步人士接触之后,三民主义思想初步形成。

  孙先生意识到,以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试图通过改良方式来推动革命是没有出路的,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为基础,组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为同盟会纲领,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上,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与美国前总统林肯描绘的理想政府应“民有、民治、民享”有异曲同工之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退位,267年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成立了共和国,并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影响,孙中山在清帝退位后,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又将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并讨伐意欲恢复帝制的袁世凯。失败后,由于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废弃《临时约法》,遂举行护法战争,但由于受到排挤,并最终认识到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于是,孙先生开始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并完成了《建国方略》。

  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后,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孙先生高度评价和赞扬学生义举。随后,将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在幻想向帝国主义国家寻求援助破灭后,孙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为建立革命军队奠定坚实基础。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去世,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

  看完史料的介绍,恍若经历孙先生当年惊心动魄之革命过程,在他的故居纪念馆,我细细端详这片生他、养他甚至斗争过的沃土,眼前浮现出孙先生幼时、青少年、成年不同时期的景象。孙先生的一生,是无悔的,他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与意志,铸就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

  孙先生的一生,是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一生。从幼小时听太平军遗老讲革命故事,崇拜洪秀全开始,到身体力行践行他终生追求的革命行动,直到因病去世,一直都在为中国革命与民众幸福奔走呼号。

  时势造英雄。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他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认为“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并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他还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等等。

  在建国方略,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认为“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他已经给彼时之中国,后期之台湾,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步骤与阶段。

  孙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他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在经济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他还提出了&ldqu

本文共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