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三大主义是哪三大

2017-03-08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下面是有陈独秀三大主义,欢迎参阅。

  陈独秀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这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

  陈独秀三大主义中主张的是推翻夸张的、不实用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淡的、能够表达情感的国民文学;推翻腐败的、陈旧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实用的写实文学;推翻曲折晦涩的山林文学,建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1916年《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提出的。全文的思想也就是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对封建旧文学的否定和批判,它也从启蒙思想的角度抨击了旧文学的阿谀奉承,陈独秀三大主义主张要以革新的文学作为我们改造社会、革新政治的主要途径。

  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来源和背景是陈独秀在1915年从日本留学回来返回上海,不久,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出版,在经过二次革命以后,陈独秀觉得要救中国,必须先进行思想改革。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北京大学担任文学学长。在陈独秀的推荐下,他的朋友李大钊也来到北京大学,于是他们几人一起主编《青年杂志》,之后改为《新青年》。陈独秀在面对守旧派的诬蔑和被威胁时,毫不畏惧,最后将陈独秀等人逐出北大。这一消息一出,于是马上就爆发了一场新旧思想的战争。

  蔡元培与陈独秀的故事

  蔡元培与陈独秀二人,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人物,他们两人之间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友情,无论是一同共事时期还是各奔前程阶段,这两位大家始终互相倾慕,无论社会的浪潮如何变幻莫测,蔡元培与陈独秀的友情却几经沉浮始终未曾中断、持续至死。

  两人之间的初次相识是因为在光绪末年均加入了暗杀团,在其中共事,一来二往的相聚交谈中渐渐熟识,彼此钦佩。多年以后,两人竟成了上下级,以其掀起了五四、新文化的热潮。1916年,蔡元培奉命出任北大的校长,而此时陈独秀的杂志办得风生水起,有一天蔡元培一听说陈独秀来京以后,当日便赶往其住所,执意邀请他来北大教授文学。也正是在那个阶段,陈独秀向蔡元培推荐了年仅27岁的胡适也进入了北大教书。后来由于陈独秀得罪了一些人,蔡元培无奈之下只好以改革的名义令陈独秀保留体面地下任。正是蔡元培聚集了各路人才在北大的这段时间,北大才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而这些人当中陈独秀无疑是影响最大、闯劲最大的一员佼佼大将,也正是他打开了新局面。

  之后在五四运动中,由于陈独秀作为身先士卒的总指挥,他也常常身陷困境,屡次被捕,而在此期间的蔡元培则至情至意,三次出手相救。1940年,蔡元培病逝香港,陈独秀终日郁郁寡欢,为其所写的悼文感人至深,两年后,也不久于人世。这两位大人物,尽管在政治上深有分歧,却从未停止对于彼此的欣赏。

  陈独秀精神是什么

  谈及陈独秀,就不得不给他冠以革命家的称号。而谈及陈独秀精神,在历史上就很难发现史籍工作者们给它的定义。因为这一概念是进入两千年之后才被学者们提出来的。在了解这一精神之前,我们首先大致了解一下陈独秀先生的生平状况和成就,虽然这些早已被历史翻来覆去的介绍过。

  共产国际四大代表

  陈独秀,原名庆同,是今天的安徽省怀宁县人。当然,陈独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一个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具备先进思想的领袖人物,更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

本文共约字


项英的墓在哪里 2017-03-08
2020年中国传统历史故事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