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经济发达为何灭亡

2017-11-18

  自从东汉王朝崩溃以来,富国强兵的主张压倒一切,到隋朝达到登峰造极,其结果如何呢?隋朝经济发达为何灭亡?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说说经济发达的隋朝为何灭亡,供大家阅读!

  隋朝经济发达为何灭亡

  一、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政治上,是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抵江淮,为加强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和东都洛阳与南方的联系。

  经济上,江南地区经过六朝人民的辛勤劳动,成为了富庶的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质不足以供应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从南方转运,陆路运输,运输量小,费用又高,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选择。

  (2)从个人因素上看,开运河也与隋炀帝本人游玩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联系。

  2、影响:

  (1)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

  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二、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的原因

  “炀帝嗣位,天下全盛,高昌王、突厥启人可 汗并亲诣阙贡献,于是征元(高丽王高元)入朝。元惧籓礼颇阙。”这 就给杨广攻打高丽埋下了伏笔,其实高丽人不是不尊服隋朝,而是高丽 王不敢亲自前往隋朝谢罪,怕自己被隋朝扣留治罪!炀帝灭高丽之心, 或许早就有了。 高丽是一个具有极高文明的国家。高丽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 城,亦名长安城。平壤城与国内城、汉城,并称高丽国的“三京”。此 时的高丽人占据辽东大部,高丽主世袭爵为辽东郡公。高丽是辽东的霸 主,是实力强大的政权。 开皇初,高丽频频派遣使入朝表示臣服隋朝。等到大隋平陈统一中 国后,高丽人有了危机感开始治兵积谷,为拒守隋朝做精心准备。开皇 十七年,隋文帝赐高丽王高汤玺书曰:“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 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何待多力! 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高汤看到书后惶恐万 分,表示将奉表陈谢,不久即病死了。其子高元嗣位。隋高祖谴使拜高 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郡公,赐衣一袭。高元奉表谢恩,并 贺祥瑞。并请封自己为王。高祖特别优待他,册封高元为王。 开皇十八年,高元勾结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隋高祖杨坚命小儿 子汉王杨谅为元帅,通领水陆大军讨罚过高丽。尽管“时馈运不继,六 军乏食,师出临渝关,复遇疾疫,王师不振”等不利客观因素,但隋军 还是打算渡过辽水对高丽老巢发起进攻,高丽王高元吓得城恐不安敢忙 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杨坚认为此时讨伐高丽 时机还不够成熟,于是下令罢兵,待之如初,高丽也岁岁遣使向隋朝朝 贡。 辽东除高丽外,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大 隋。高丽虽也臣服于隋朝,但时常拉拢、讨伐其他国家。高丽无疑破坏 着辽东的秩序,也挑战着隋朝在辽东的威望。如果高丽把百济、新罗、 靺鞨都灭了,一统辽东。高丽的实力与威望无疑倍增,也将对隋朝构成 严重的威胁。高丽是隋朝最大的隐患,是隋朝未来最大的敌人。 攻打高丽是炀心中早有的想法,或许正是父亲在世时叮嘱他要完成 的任务。隋炀帝攻打高丽,不是高丽对他不尊服,大业五年高丽人还向 隋朝朝贡。而是隋炀帝要彻底的把高丽变成隋朝一部分。

  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他制法却不守法,采用严刑酷法威逼百姓,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1国有土地制度下的重税政策

  最早登场的强力治国人物是曹操,面对地方割据的动乱局面,号称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拿出的办法是实行军事化管理,这是实用主义政治人物最喜欢采用的手段,也确实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经济方面,曹操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屯田就是军队大规模垦田,耕种粮食,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曹操将它推广到民间,在全国各地设立屯田,收成按照五五分成,国家和垦田主各拿一半。如果向官府借耕牛,租税还要提高到六成。也就是说,在曹魏政权下,屯田的租税为50%,甚至达到60%。这是很重的税率。刘邦建立汉朝,规定租税为十五税一,具体执行时再折半征收,也就是三十税一,算下来税率只有3%多一点。当然,还有其他税收,但是,全部加起来,也比曹魏低得多。

  2隋朝“国富”之极

  隋朝统一中国,大家都盼望有个清平世界,隋朝统治者也做足了表面文章,在法定的税负上有了很多的减轻。然而,隋朝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法,也不是没有制度,而是说一套做一套。隋炀帝的文集让唐太宗读了都深受感动,仿佛圣贤再生,可是做的正好相反。

  贞观二年,唐太宗让有关部门去清点隋朝国库留下来的物资,报上来的数字让人咂舌。王珪报告:“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国库的积蓄是十分惊人的。隋朝总共统治了38年,国家日常花销也用了38年,再加上开运河、修长城等等,兴建了多项巨大的国家工程,这些开支都十分庞大。就这样还能够积蓄五六十年的资财,够让人吃惊的吧。算一算这笔账,就知道隋朝一年收上来的税足够三年的开支,这么重的税,老百姓还不都挣扎在生死线上吗?

  唐朝的统计数据可以获得证明。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隋朝含嘉仓遗址进行钻探和重点发掘,确认含嘉仓可以储存几百万石粮食,还出土了数十万斤碳化谷物。像这样的大型仓库,在洛阳附近就有七八座,可见当年仓储何等巨大。

  然而,这还只是实物赋税那一部分,隋朝更重的是劳役,国家工程都由人力物力去完成,我曾经粗粗算了一下,有记录的劳役,达到三千多万人次,还不算没有记录的部分,以及地方官府的工程。

  隋朝的人口,刚建立的时候大约2000多万人,20多年后达到峰值,大约5000多万人。人口构成中男女各占一半,再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残疾人,隋朝的劳动力在最高峰的时候,满打满算也就是2000万人以下,国家劳役竟然高达3000多万人次,几乎劳动力都被征调去兴建国家工程和当兵打仗。剩下的人要承担上面说到的沉重赋税,什么叫做水深火热,民不堪命,这回懂了吧。

  3“人头税”与“女人国”

  这么沉重的劳役的租税负担,隋朝是怎样取得的呢?有这样几件法宝:大索貌阅、析户、税外收费直至强征暴敛。

  第一件法宝是“大索貌阅”,什么意思呢。原来,中国古代的税收都是人头税,也就是说是根据人头来征收的。因为是人头税,所以古代的统治者都把编制户籍作为管理社会的重中之重,建立起世界上最严格的户籍制度。那时的户籍,登记每个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健康情况和财产。一旦被登记在官府的户籍上,税收就像绳索一样套了上去。反过来,老百姓想逃税,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官府的户籍上逃脱,这叫作“脱籍”、“隐漏”等等。脱籍的办法五花八门,什么离谱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比如说,有一个县,全县户籍上竟然没有一个男丁,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真实”的女人国。更多的地方,户籍里净是老弱病残的困难户。乡村的大家族,一户人家成百上千,户籍本上却只记载了几个鳏夫寡妇,无奇不有。这些都是在逃税。

  隋朝建立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隋文帝和隋炀帝都是铁腕治国的皇帝,动真格查实户口。特别是隋文帝,把大批官员派到乡下,挨家挨户查验,还发明了“貌阅”的办法,“貌”是相貌,“阅”是当面看清,“貌阅”是用文字描述相貌特征,“大索貌阅”就是把山野乡村翻个遍,把人都找出来,逐个清查,将他们的相貌特征记录在户籍上,以后难以逃匿。当时没有照相技术,“貌阅”的发明相当于文字的照相。

  隋朝雷厉风行“大索貌阅”,编制户籍,成效非常显著。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人口大约有400万户,2000多万人。开皇三年(583年),也就是建国第三年清查户口,立刻上升至将近700万户,4000多万人。20年后,进一步增长到900万户,5000多万人。总的来看,隋朝在大约30年的时间内,使得人口增加一倍以上。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不是通过人口繁衍实现的,而是在全国彻查户口的成果。人口快速增加,支持了朝廷税收的爆发性增长,才有了我们在前面介绍的官仓粮食堆积如山的光景。

  第二件法宝是析户。要知道人头税分成两块,一块按照每个人头,另一块则按户来计算。要增加税收,除了人口数要增长,户数也要增长。隋朝规定,不许大家族聚居,必须分房,各自立户,这项措施使得户数快速增加,官府的赋税也跟着水涨船高。

  通过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官府的税收取得了飞速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的发展,富庶的唐朝都自叹望尘莫及。魏征在给唐太宗的上表中说:“以隋氏之府藏譬今日之资储,以隋氏之甲兵况当今之士马,以隋氏之户口校今时之百姓,度长比大,曾何等级?”

  显而易见,是隋炀帝无视民众,才有了全国的造反。如果说钱多招贼的话,那么是先有心贼,才有外敌。结果是内外夹攻,财尽国亡

本文共约字